2023/10

16

碧土之上生长的传奇木碗

a.gif

1.jpg

曾经绵延于世界屋脊之上、目前逐步消失于历史烟云的茶马古道,究竟是怎样一条神奇的商路?

跨越千年,它横亘于辽阔高原、冰封雪山、激流恶涛、苦寒边地。作为世界上最高、最险、最长、地理气候条件最复杂的通道,茶马古道不仅是串联散居于万里商路线上的各族群生存繁衍的纽带,更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沉淀下了大量的英雄故事、财富传奇、非遗产品,成为中华文化版图上一条重要的动脉。散落这条路上的茶文化、马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如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珍珠,让茶马古道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来自左贡碧土的木碗,就是这条线上最闪亮的珍珠之一。

碧土之上生长出的传奇木碗

对大多数游客而言,梅里雪山是让人心驰神往的神山,碧土乡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事实上,碧土乡恰好是悄悄绽放在梅里雪山北坡的“世外桃源”。

从左贡向南出发,沿蜿蜒曲折的玉曲河,经过约4个小时的行驶,我们一行来到传说中的碧土乡。碧土,藏语中意为“羊毛飘落的地方”。这里的梅里雪山巍峨耸立,玉曲河如玉带流淌。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使这里植被茂盛,形成广阔的原始森林,不仅有云杉、冷杉、滇金丝猴等珍稀树种和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左贡县松茸的主要产地。碧土美丽宁静,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朝圣者和游客前来。

2.png

▲梅里雪山下的碧土乡,森林覆盖面积极高。此处景点,被称为“梅里雪山的儿女”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看似“隐没”之地,在长达千年岁月里,却是滇藏茶马古道上重要路段之一,而且设有专门驿站。那些走南闯北的人们每当路过碧土,都会停下脚步休息,完成粮食、马匹甚至碗筷等物品补给。

对于常年行走茶马古道的人们来说,货品本就沉重,生活用品必然要求耐用、便捷、轻盈。而碗,恰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因此,一种更牢固、更轻盈、多用途,也更适合行走马帮商队携带的木碗,也就在这里应运而生。

碗有多类材质,如陶瓷、玉石、玻璃、琉璃、金属等。诞生于碧土的木碗,具有开水不裂、跌地不破、不烫手不冰手、体轻质固、经久耐用等多种特性。盛食可以完全保持食物原味,喝酥油茶、盛糌粑等均适宜。即使不加装饰,也美观大方。碧土所产的木碗,自诞生之日起,迅速赢得各方人士青睐,传承至今。

3.jpg

茶马古道“茶文化”的重要符号

1985年出生于碧土乡布然村的四郎曲德,就是碧土木碗最新一代传人之一。

2019年,中国天津,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作为西藏昌都参展团的一员,碧土乡木碗制作传承人四郎曲德带来了数百只大小不一、花色各异的木碗。这些隐约散发光芒的木碗,让身处都市的人们大为惊奇。一拨又一拨观展人员专程来到四郎曲德的展位,感受到来自遥远左贡的文化魅力。当今天的人们拿起木碗,耳边似乎还传来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蹄声声,以及茶商马帮的粗犷歌声。

“对于茶商马帮来说,木碗不只是盛饭的工具,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茶具,这也让木碗成了茶马古道上‘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郎曲德如是说。

4.jpg

大体而言,这里的木碗分普通型和名贵型两种。普通型木碗一般采用木质花纹较为大众化的山茶花木,虽不加镶饰,但也美观大方,颇具山野之味。

名贵型木碗则多用优质根瘤。比如五角枫宝瘤,俗称“拉察凿”,一只木碗能卖到1至5万元,跟黄金一样珍贵。一些游客很少留意的树木根瘤,在碧土木碗制作传承人手里,被推崇为“木宝”。“木宝”质地、花纹多姿多彩,有的如溪水清漾,似有泉水喘息之声;有的连绵起伏如山峦,给人以凝重之感;有的柔姿曼舞如少女,线条轻盈写意;有的步撼山岳如金刚,粗犷而不失豪放。这些似像非像的图案,颇得自然之灵气和人性之思想,如若镶上银饰,又增添了金属光彩,灼灼夺目,让人目不遐接、玩味不已。

更为有趣的是,碧土木碗还分男女两式。男式木碗底部与碗口间距较小、碗口外开,放在桌上,给人钟鼎落地的雄性力量之感,体现了藏族汉子刚直、勇猛、淳朴的特点。而女式木碗,碗口与底部间距较大,形如少女乳房,光滑如玉,给人以纤细、婉约的阴柔美感。染上色彩,色彩与图案里包含有藏、汉、纳西等多民族文化元素,人文气息扑面。若配上银盖,或在碗边、碗托上包银皮,则更为精致、珍贵。

行走茶马古道,碧土木碗是当年茶商马帮的必需装备。幸运的是,虽然时光流转,茶马古道渐渐远去,但碧土木碗制作技术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并成为今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的非遗艺术。

碧土乡近代木碗的制作工艺,源自于四郎曲德的外曾祖父多吉。而多吉本人,也是穿越茶马古道的商贾之一。多吉跟随马帮商队在经商途中,发现了云南德钦一带的木碗轻巧耐用。他以商人的敏锐,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种木碗的商机:携带方便,功能多样,不正是茶马古道上人们所需要的物品吗?于是多吉便在德钦留了下来拜师,认真学习木碗制作技艺。学成之后,回到了家乡。

5.png

▲传统的木碗制作技艺。卢志林摄

聪明的多吉在原有木碗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又屡屡创新,以精湛的手艺制作出大批量的碧土木碗,成为远近闻名的木碗匠人,使得碧土木碗逐渐替代陶碗,在左贡大地流传开来。随着碧土木碗名气的增长,人们争相抢购,成为藏东地区居民最喜爱的一件生活用品。

虽然茶马古道的马铃声已经远去,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经过历史沉淀后的碧土木碗仍然延续了强大生命力。今天的木碗,选材更精、工艺更醇,价值更高、名声更盛。到了四郎曲德这一代,碧土木碗更是走出左贡、走出西藏,在全国范围内都获得一定数量的“碗粉”。

“我热爱碧土木碗制作,也希望这份技术能够得到更好传承与发扬,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并使用碧土木碗。”四郎曲德说。

3.jpg

五步完成碗中“绝响”

据四郎曲德介绍,木碗制作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01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选材。

工匠艺人要深入到森林密布的大山深处寻找适合做木碗的原木,当然也可直接购买。碧土木碗对原木的要求是独特的,所选原木必须为槭树、五角枫树或桦树等坚硬树木在生长期间因树体病变挤压而形成的“瘤”状木(相当于人体病变长出的“瘤”)。此“瘤”状木经50年之久的亚生长,坚硬及韧性均倍于树体本身。加之其形状上窄下圆,是做木碗的最佳用材。特别是此地一类藏文音译为“泽”的树木,长出的“瘤”更是特别。因其于火光照耀的地方,会映射出五彩斑斓之色。当然,这种树木极其少见。

02

第二步为风干。

选好材料后,将材料带回家,需要用土或者肥料将材料掩埋,或者挂起来风干20天左右。这样可以去掉水分,避免材料开裂。

03

第三步为制坯。

制柸时,工匠艺人凭多年经验,对原木进行目测分类。一份原材料能做成多大、什么类型的木碗,靠的是艺人的“火眼金睛”和“了然于心”。木碗可分为大碗、小碗、盖碗、糌粑盒等多种,艺人根据对原材料的判断,然后裁成相对应的木料坯子,雕刻成基本的木碗形状粗坯,再充分晾干。

04

第四步是制作中较为费时的细磨。

一只木碗的细磨,至少也要花一天时间。必须要做到木碗四周厚薄均匀,划线准确,碗底平稳。而木碗制作时最容易出错的环节也在这里。一个木碗花上一天的时间,勉强成型。如果在最后的打磨过程中破裂,之前所有努力都将全功尽弃。修补不合格的木碗,需要用砂纸打磨光滑。木碗如有开裂、黑色瑕疵,也需及时修补。

05

最后一步是上漆。

上色相对来说简单一些。一般都是先上红色染料,再刷一层清漆,漆好的木碗会呈现出橘红色或者黄色。这样,一只木碗才算完工。

6.png

▲四郎曲德与他牵头成立的布然木制品展销店

特种的原料、匠心的辨别、精湛的工艺,让碧土木碗成为藏区木碗中的“绝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地部门扶持以及传承人的努力下,碧土木碗非但没有陷入一些非遗技艺名气大、市场窄的尴尬,其市场收益非常可观。随着原材料的越发稀有,碧土木碗越发凸显价值,其身价从原来的几十元、几百元,攀升为如今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2016年,左贡还为木碗等制作成立了专门的木制品专业合作社,由四郎曲德担任法人。合作社成立以来,不仅多家村民加入,扩大了技术传承规模,同时产品更向全国各地销售,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经济收益。

3.jpg

“非遗不是古董。只要保护运营得当,在每个时期都会散发出它的光辉,给人们带来应有的回报。而这,也恰好是非遗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碧土木碗目前就基本达到了这个效果。”一位专家如是评价。

(本文作者:萧清)

本文转自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小编删除

高反灵提醒尊贵的消费者:

人在高原圣地,请别乱扔垃圾。高原环境很脆弱,维护起来非常艰难,拾一件废弃物需要付出相比平原百倍的努力,亲身经历过的人都懂。畅游新西藏,守护第三极!爱护高原环境,文明游客从我做起.

高反灵简介

“高反灵”是中国专家团队长驻高原历经十六年攻关研发、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是由维桢科技集团旗下西藏维桢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高原反应干预食品,采用多味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材配伍相加和协同,通过“环流高醇亚低温精华萃取技术”,充分萃取AMS天然活性成分,针对高原缺氧状态下的机体代谢紊乱,由本及标,实现对高原反应靶向性的精准干预。产品上市前已邀请3000余名体验者进行测试,上市后连续保障纳木措徒步大会、一措再措徒步大会、西藏登山大会和拉萨半程马拉松等多项高原赛事,数万人充分见证,获得全面好评。

◆ ◆ ◆ ◆

xintaitou .jpg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拉萨市内各大药房、宾馆酒店、特产店均有销售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1605666628553228.jpg